攝影師 何世建
安平軍夫系列
類別
安平軍夫
人物

安平軍夫謝天德

謝天德為謝戅與孫不池的三子,生於1911年(明治44年)9月24日,卒於1938年(昭和13年)6月28日,享年28歲。日軍自盧溝橋事變歷經太原、淞滬、徐州與武漢四次大會戰,歷時約一年又四個月,對安平軍夫的參戰記憶中以淞滬會戰的羅店鎮爭奪戰、及武漢會戰中九江馬當要塞一役犧牲最為慘烈...

more

臺灣軍屬謝添丁公學校畢業證書

謝添丁於1919年(大正8年)5月19日出生於臺南市安平區妙壽宮社東側,臨安平運河,卒於2011年9月1日。1933年(昭和8年)3月畢業於安平公學校(今安平石門國小),圖照是1933年3月學校安排修學旅行至臺灣神社參拜,當時校長為島津憲房、導師為陳明焚,隨即在其二叔...

more

臺灣軍屬謝添丁

圖照是謝添丁於1941年(昭和16年)被徵調至南洋擔任軍屬,著海關制服,於越南西貢拍攝。後來被調到臺灣運輸株式會社金邊出張所工作。謝添丁於1919年(大正8年)5月19日出生於臺南市安平區妙壽宮社東側,臨安平運河,卒於2011年9月1日。1933年(昭和8年)3月畢業於安平公學校(今安平石門國小)...

more

臺灣軍屬謝添丁在柬埔寨

本欄目三張照片是謝添丁於1942年(昭和17年)在柬埔寨與當地僑領合影圖照。第一張在高橋新市場、第二張施亞努王宮外登上施亞努國王大象坐騎、第三張在王宮內右一為謝添丁。1941年(昭和16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爆發太平洋戰爭,初期在半年內,日本陸續占領馬來西亞、新加坡、仰光、爪哇及婆羅洲等地...

more

臺灣軍屬謝添丁夫妻合影

謝添丁1943年(昭和18年)返台結婚時的夫妻合影。據其子謝啟文2020年採訪,當時因為父親任通譯,表現優異,常常協助部隊溝通協調維持治安、物資調度配給工作上,有卓越的表現,才能在1943年正逢戰局緊張之時,在南方總司令官寺內大將同意下返台結婚,轟動一時。謝添丁於19...

more

安平軍夫港仔宮社李命

李命(1903—1961),安平港仔宮人。1919年安平公學校畢業後,曾任職專賣局洗滌工場擔任工手、1920年進入煎熬鹽工場事務所,擔任給仕、1921年3月入臺灣製鹽株式會社,與李阿貿同為社員,是臺灣人在臺鹽中位階最高。1937年9月他被徵調到中國戰場,從事後勤支援工作...

more

安平軍夫屏東寫真館合影

本圖照是在1938年10月安平軍夫(陸軍軍屬)被調回到屏東內埔基地整訓,集體到寫真館拍照留做紀念。照片中人物年紀參差不等,從年長及年幼者都有,圖中後排右一為李命,擔任翻譯人員,所有人皆著日本軍裝,為顯示軍屬的身份,掛肩帶及臂章,所有人全部打綁腿、載工作大盤帽,李命與其中一位則戴便帽...

more

安平軍夫港仔尾社何亦傳、何亦盛

本圖照當時部隊寫真人員在屏東內埔營區為何亦傳、何亦盛兩兄弟攝影留念。此時何亦傳(圖左)已接到退伍命令,何亦盛(圖右)則繼續留任,從圖照中可看到椰子樹的樹幹及剛成長的樹苗,兄弟著正式軍裝、戴軍便帽、打綁腿、扣腰帶、繫自衛短刀,掛臂章,胸前縫有名牌。日軍軍服最大的特色是立式肩章,始自三八式軍服...

more

安平軍夫港仔尾社何亦盛

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當屆畢業只有兩班,女生就有十幾人,老師有臺灣人也有日本人。畢業後在兄長何亦傳開設的鐵工廠當學徒,繼又到臺南一家日人開設的「明石鐵工廠」(在白金町...

more

安平軍夫屏東內埔合影

本圖照是1938年(昭和13年)安平軍夫被調回屏東內埔整訓待命,港仔尾何家至屏東內埔探親時合影留念。這張圖是圖照中著軍裝胸前斜背的帶子及左手佩戴的臂章,均為軍夫的識別。帽子有工作時的寬邊布帽及平常戴的軍便帽,以及在戰場戴的鋼盔等三種。安平港仔尾何氏家族有叔侄四人同為第一批被徵調的軍夫...

more

台灣軍屬謝添丁(2)

圖照為1943年(昭和18年)1月於臺灣運輸株式會社金邊出張所,右二為謝添丁。中間那一位日本人是三元秀雄,為金邊出張所的主任。左一為住在琉球(沖繩縣)的日人,不知姓名,右一為華僑乃當時僑領黃金標。根據謝添丁之子謝啟文的口述說明,從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開始,其父謝添丁與祖父、叔公共四人...

more

安平壯丁團

2000年採訪盧文英先生告知這張圖照是安平壯丁團,拍攝地點為安平派出所,今之市定古蹟東興洋行。第一排中手拿絨帽者為保正王雞屎先生,左一曾澤安。第二排有林大群。第三排有陳英俊。第四排謝柄勳、歐進發、盧秩序、黃燦林。第五排站立最後者為盧文英先生。當時由盧文英擔任團長,其衣襟上有三橫條,代表團長階級...

more

安平軍夫許恭來結婚照

此圖照為許恭來的結婚照,圖照中他著軍裝與新娘合照,並將從軍記章及瑞寶章配戴於胸前。許恭來說,他19歲被徵召,21歲退伍。退伍後,仍回至原先工作處清海汽車製造廠繼續工作,並且結婚。不過因為1941年(民國30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爆發大東亞戰爭,1943年(民國32年...

more

安平軍夫許恭來90歲自述

攝於安平社區公園。許恭來,安平十二宮社人,1919年(大正8年)出生,安平公學校畢業後即到臺南市學習汽車鈑金。1937年(昭和12年)被徵調當軍夫到中國參戰,1939年(昭和14年)退伍。2009年(民國98年)許恭來接受安平文教基金會採訪的自述,他回憶小時候父親的工作是「載帆船」...

more

安平軍夫許恭來偕妻至中國重回軍夫戰地

拍攝地點在上海。兩岸開通旅遊後,1993年(民國82年)許恭來和妻子去了上海、桂林和佛山,去尋訪他這些當年當軍夫時走過的省市,雖然記憶中的景物早已消失,但也在舊地拍照留影,畢竟在這裡經歷戰火洗禮,雖然景物已非。對許恭來而言,1937年(民國26年)被徵調當軍夫,那時不知戰爭險厄,也並非他自願前往...

more

軍夫李昌盛從軍照

1937年(昭和12年)8月13日,日本進攻上海,史稱淞滬會戰,日本則稱上海兵變,為支援戰事,乃從台灣徵調軍屬,李昌盛此時被徵調當軍夫。1938年初(昭和13年)部隊調回台灣內埔整訓。這是1939年(昭和14年)3月,此時部隊準備再次往上海出征,李昌盛身著軍裝攝於屏東教會後庭...

more

軍夫李昌盛與小蕃攻擊小磯隊生存者合影

2015年(民國104年)採訪李昌盛,他說上海會戰臺灣軍與第11師團向距上海5、6公里的羅店鎮發動進攻,羅店鎮是上海中國軍隊重要的補給線,臺灣軍的任務是將補給線切斷,使日軍可以攻佔上海。當時駐防在羅店鎮的中國軍隊是由陳誠統率的正規軍,戰力比較強,以致日軍死傷慘重,安平...

more

軍夫李昌盛與同袍合影

2015年(民國104年)採訪李昌盛,他說當時因為軍隊作戰調動要保密,所以雖然回到臺灣,軍方卻不許我們回家,但是家屬們不知道從哪裡得到我們回來的消息,當部隊在屏東竹田停駐(照片後寫停跤thêng-kha)時,紛紛前來和親人們面會,還帶了一大堆食物來慰問大家。此時部隊也同意我們拍照片...

more

軍夫李昌盛著軍裝照

李昌盛,生於1916年(大正5年),卒於2020年(民國109年),享壽105歲,為1937年(昭和12年)9月第一批徵召至中國戰場的臺灣軍夫。第一張圖在中國戰場於上海著便裝所拍。當時擔任軍夫長,日本人稱「取締」。第二張圖為李昌盛於1939年(昭和14年)退伍,194...

more

軍夫李昌盛結婚照

1944年(昭和19年)李昌盛結婚,他著軍裝與新娘到寫真館拍婚紗照,在照片中軍裝胸前繫有三枚勳章,除了明治勳章,其他二枚勳章是戰爭時征戰有功及中彈受傷,這三枝勳章是他被徵召擔任日本軍夫的歷史見證。日軍軍服最大的特色是立式肩章,始自三八式軍服,但因為立式領章不便於攜行大量裝備,容易磨損...

more

軍夫李昌盛於九州小倉病院

2015年(民國104年)採訪李昌盛,他說在1938年(昭和13年)10月22日下午,準備進軍武昌前夕,在大冶(今中國湖北省大冶市)附近的山區感染惡性瘧疾,便被送往前線的野戰病院,但是軍醫沒辦法治療,隨後再將李昌盛後送到上海,再轉送到九州小倉病院。抵達小倉病院後,每天不僅被要求服用奎寧...

more

軍夫李昌盛與長子李彥章同遊關子嶺

2015年(民國104年)採訪李昌盛,他說1945年(民國34年)二戰結束後,由於手邊有許多之前洋服店留下來的布料,於是就在民權路上開店,店名取「成美」。剛開始是訂製西裝的專門店,但考量到一套西裝可以穿好久,很少有人一穿兩套西裝,為了增加收入來源,也開始製作團體制服。當時成功大學建校時的第一批制服...

more

軍夫李昌盛與軍中同僚祭拜安平軍夫墓

2015年(民國104年)李昌盛口述,雖然我不是安平人,但1937年(昭和12年)和我同梯被徵調去中國戰場當軍夫的都是安平人。軍夫墓中孫旺萊就是我同隊的同袍,他在羅店鎮戰役中陣亡。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來台灣,實施戒嚴,這段當過日本軍夫的歷史,我不敢和人談起,雖然我住台南,也不敢來安平軍夫墓祭拜...

more

軍夫李昌盛與許添財市長合影

2013年(民國102年)安平文教基金會舉辦軍夫展覽,李昌盛與許添財市長合影於安平鄉土館。本展覽是結合基金會多前開始記錄採訪安平口述歷史,以及謝啟文提供相當多資料,留下重要文獻,將其這些史料出版安平軍夫一書,並辦理展覽,以此紀念已故安平文教金會董事長何世忠與安平軍夫何亦盛。此次展覽除了看板之外...

more

軍夫李昌盛在廟口開講

本圖是2010年(民國99年)台南市文化協會執行文建會地方文化館「台南故事影像館」計畫時所攝,辦理一系列「歷史街區保存與再生」時事照片展,在台南市中西區良皇宮的廟埕以老片說故事,同時也希望民眾將家中老照片帶來分享,共同來集結大家的台南記憶。當時邀請當過軍夫且高齡94歲的李昌盛先生現身說法...

more

安平軍夫海頭社陳園

陳園,安平海頭社人,為榕樹下陳氏宗族派下,生於1918年(大正7年),卒於1985年(民國74年),當時海頭社有三個陳姓宗族,因不同祖,所以安平人以所在位置、特徵來區分這三個宗族,分別為:榕樹下、番仔樓、大厝內。根據其子陳兆元先生口述,父親被徵召當軍夫時年18歲,退伍回鄉之後...

more
安平軍夫何亦盛採訪記錄
影音

安平軍夫港仔尾社何亦盛採訪紀錄 (影音紀錄)

攝於安平文教基金會。何亦盛,港仔尾社人,1920年(大正9年)生,逝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享年93歲。祖父何有慶、父親何兆豹,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二十七屆畢業生,18歲時被徵召軍夫,曾二度赴中國戰場,轉往上海再調至海南島服役,直到屆滿二年後才回鄉...

more
軍夫文物
文物

安平軍夫謝天德的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此枚記章與證書為謝天德遺孀謝李秋霞保存。謝天德為謝戅與孫不池的三子,生於1911年(明治44年)9月24日,卒於1938年(昭和13年)6月28日,享年28歲。日軍自盧溝橋事變歷經太原、淞滬、徐州與武漢四次大會戰,歷時約一年又四個月,對安平軍夫的參戰記憶中以淞滬會戰的...

more

安平軍夫謝天德的瑞寶章

謝天德為謝戅與孫不池的三子,生於1911年(明治44年)9月24日,卒於1938年(昭和13年)6月28日,享年28歲。日軍自盧溝橋事變歷經太原、淞滬、徐州與武漢四次大會戰,歷時約一年又四個月,對安平軍夫的參戰記憶中以淞滬會戰的羅店鎮爭奪戰、及武漢會戰中九江馬當要塞一役犧牲最為慘烈...

more

安平軍夫謝天德遺孀謝氏秋霞殿貯金通帳

謝天德為謝戅與孫不池的三子,生於1911年(明治44年)9月24日,卒於1938年(昭和13年)6月28日,享年28歲。日軍自盧溝橋事變歷經太原、淞滬、徐州與武漢四次大會戰,歷時約一年又四個月,對安平軍夫的參戰記憶中以淞滬會戰的羅店鎮爭奪戰、及武漢會戰中九江馬當要塞一役犧牲最為慘烈...

more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支那事變從軍記章

此記章為日本造幣局製造。正面有菊花圖及火鴉,火鴉的雙爪下各抓著一面軍旗,左為陸軍旗,右為海軍旗。背面在山水圖案之間用篆書刻有「支那事變」4個大字。紀念章為圓型,直徑30毫米,厚2.8毫米,重約15.8克。紀念章放置在黑色的長方形皮盒中,盒面上印有「支那事變從軍記章」8個燙銀隸體漢字,做工精美...

more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的瑞寶章及證書

此枚勳章為盧文英之子盧友禮保存。勛八等瑞寶章在日本軍隊是被授予下士軍官銜。日本於1888年(明治21年)開始制定的勳章,瑞寶章(ずいほうしょう Zuihōshō)是國家對以在公共事務有功勞者、長年從事公務者、功績受到推舉者為授與的對象。勳章制定之初只授給男性,1919...

more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個人收藏品--打火機、菸盒與瑞士刀

這些打火機、菸盒與瑞士刀皆為盧文英調至高雄運輸處服務時,為當時船公司贈送他的紀念品。盧文英,安平王城西社人,1917年(大正6年)12月3日出生,卒於2005年,1930年3月安平公學校第25屆畢業,1934年(昭和9年)安平水產學校畢業,畢業後在嘉義鳳梨罐頭會社工作...

more

軍夫李昌盛的支那事變從軍記章及證書

李昌盛,生於1916年(大正5年),卒於2020年(民國109年),享壽105歲,為1937年(昭和12年)9月第一批徵召至中國戰場的臺灣軍夫。此記章為日本造幣局製造。正面有菊花圖及火鴉,火鴉的雙爪下各抓著一面軍旗,左為陸軍旗,右為海軍旗。背面在山水圖案之間用篆書刻有「支那事變」4個大字...

more

軍夫李昌盛的勛八等瑞寶章及證書

題名:軍夫李昌盛的勛八等瑞寶章及證書代:1940年(昭和15年)4月29日李昌盛,生於1916年(大正5年),卒於2020年(民國109年),享壽105歲,為1937年(昭和12年)9月第一批徵召至中國戰場的臺灣軍夫。日本於1888年(明治21年)開始制定的勳章,瑞寶章(ずいほうしょう...

more

安平軍夫許恭來的支那事變從軍記章及證書

許恭來,安平十二宮社人,1919年(大正8年)出生,安平公學校畢業後即到臺南市學習汽車鈑金。1937年(昭和12年)被徵調當軍夫到中國參戰,1939年(昭和14年)退伍。此記章為日本造幣局製造。正面有菊花圖及火鴉,火鴉的雙爪下各抓著一面軍旗,左為陸軍旗,右為海軍旗。背...

more

安平軍夫許恭來的勳八等瑞寶章及證書

許恭來,安平十二宮社人,1919年(大正8年)出生,安平公學校畢業後即到臺南市學習汽車鈑金。1937年被徵調當軍夫到中國參戰,1939年(昭和14年)退伍,1940年(昭和15年)4月29日,日本政府對這批參戰者頒發支那事變從軍記章及瑞寶章,以示嘉勉。日本於1888年(明治21年)開始制定的勳章...

more

安平軍夫謝天德明治勳章勳八等旭日勳章

謝天德為謝戅與孫不池的三子,生於1911年(明治44年)9月24日,卒於1938年(昭和13年)6月28日,享年28歲。謝天德歿,獲明治勳章勳八等旭日勳章,此枚勳章與褒揚狀為謝天德遺孀謝李秋霞保存。日軍自盧溝橋事變歷經太原、淞滬、徐州與武漢四次大會戰,歷時約一年又四個月...

more

安平軍夫日文剪報及初等科課本

這兩份資料為安平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何世忠先生生前珍藏。    2000年時任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世忠和董事鄭道聰先生開始做安平耆老口述歷史調查,當時能詳細講述軍夫那段歷史,只有何世忠先生四叔何亦盛,後來基金會將安平耆老訪談集結成書。後來又因省文獻會以台灣軍夫為題做專案研究...

more

安平軍夫灰窯尾社呂惡從軍記章與褒揚狀

呂惡,安平灰窯尾社人,生年不詳,1937年(昭和12年)被徵召當軍夫至中國戰場,1939年(昭和14年)退伍後一直在安平漁行(安平漁市場)工作,直至退休。根據他外孫侯衛凱口述採訪告知,對於外公印象模糊,依稀記得外公沉默寡言,不願多談往事。侯先生說他外公在他國小時就過世了,母親不願多談...

more
事件留影
事件

淞滬會戰:羅店鎮

此圖照是在10月時拍攝,當時中國軍隊已採守勢,上海市區遭戰火洗禮已成廢墟,領導軍屬工作的日人班長,叫軍夫(軍屬)們聚集合影,並將圖照寄回安平家中報平安。以下由左而右前排是鄭登忠(港仔宮)、孫欉(港仔宮)、李火成(海頭社)、鄭登樹(港仔宮);第二排坐著是林邦(灰窯尾)、...

more

淞滬會戰:駐留江陰

本圖照人物後排左起謝褔壽(港仔尾)、本室嘉人(日人軍佐)、鄭登樹(港仔宮);前排右起王銀忠(旗山人)、來訪友人(不知名)、王先生(不知名)、何亦盛。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

more

淞滬會戰:駐留江陰

此圖照是何亦盛和臺中籍的同袍在軍隊駐守的房舍前合影。這棟建築原是當地的宗祠宅院,因戰火蔓延早已人去樓空。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當屆畢業只有兩班,女生就有十幾人...

more

淞滬會戰(3):進駐無錫

圖照中右為何亦盛、中為軍夫同袍(不知名)、左為李青山(何亦盛姊夫)。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當屆畢業只有兩班,女生就有十幾人,老師有臺灣人也有日本人...

more

1939年第三批軍夫退伍還鄉

題名:1939年第三批軍夫退伍還鄉年代:1939年2月22日(昭和14年,農曆1月4日)圖照為安平軍夫第三批退伍者還鄉的情景,由安平區長島津幸太郎與鄉親父老,在安平道古渡口前(今安平、安北雙叉路口),迎接子弟平安歸來。圖照地景遠處安平道上的木麻黃、右側運河,左側可見安平、臺南之間輕便車的鐵軌...

more

1939年第四批安平軍夫祭拜陣亡軍夫

這張圖照為第四批的安平軍夫回鄉後即到湯匙山祭拜陣亡軍夫,於2000年(民國89年)採訪何亦盛時出示,事隔六十一年後,何亦盛先生仍清楚記得每一位與他在中國戰場共患難的戰友名字及這些人在安平的所屬角頭,僅最右一人記得綽號忘了姓名,並在陸軍軍屬墓園旁合影紀念。圖照人物依左而右為一、王孝義(港仔宮)...

more

安平故陸軍軍屬墓園合影

本圖照為1940年(昭和15年)有四位未被徵調的安平人士至墓園祭拜同宗或同窗友人的留影。圖照人物為右一王發,為安平聞人王雞屎之子,安平水產學校畢業,家住王城西。右二郭萬興,長老教中學畢業,家住港仔宮,當時至中國東北。右三陳塭,海頭社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任職水產株式會社。右四黃東波,海頭社人...

more

陸軍軍屬墓園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十二軍夫墓位在今安平第一公墓...

more

1930年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安平公學校修學旅行臺灣神社合照

安平公學校即今安平區石門國小,校址原是荷蘭時代教堂遺址,後來鄭經將其改建為的天妃廟。至1895年(明治28年)臺灣割讓日本,日軍來台接收與黑旗軍在此激戰、血濺廟堂,媽祖神像被居民移祀各角頭廟,天妃宮遂漸荒廢。1900年(明治33年)日人在此建安平公學校。1941年(昭和16年)改稱安平東國民學校...

more

1939年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與安平水產專修學校同窗合影

。這張圖照是1939年(昭和14年)4月2日安平水產學校第二次同窗會,當時水產學校已經要結束校務。同學與老師皆離情依依,合影留念。地點在臺南市西門町寶美樓。第二排右二為盧文英,第四排左二則是同為安平人的王發。盧文英是安平水產學校第二屆1934年(昭和9年)的畢業生。盧文英,安平王城西社人...

more

1962年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與安平水產專修學校同窗合影

圖照是1962年辦安平水產專修學校聯誼會,至安平古堡合影,盧文英為第二排右四位。安平水產專修學校為日本時期設置的水產類實業補習學校,設立於1930年5月1日,地址為臺南市安平999-1番地,即原清代海關、怡記洋行,位在鹽水溪口,在此招收小學校和公學校畢業生,修業3年,分為漁撈、養殖、製造三科...

more

安平壯丁團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合影

題名:安平壯丁團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合影年代:1942年(昭和17年)這是安平壯丁團到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預定地入口處的合照。1911年(明治44年)日本受到世界保育風潮影響,在1931年(昭和6年)公布國立公園法,1933年(昭和8年),臺灣成立國家公園調查會,釐定臺灣設立國家公園地點及條件草案...

more

壯丁團成員於鵝鑾鼻燈塔合影

這是安平壯丁團成員於墾丁鵝鑾鼻合影照片。臺灣南方的鵝鑾鼻燈塔在1883年(清光緒9年)建成,1898年(明治31年)整修完成,是當時日本國境最南端的燈塔,白色的塔身是鐵鑄圓柱形,標高海拔五十五公尺,高出地面十八公尺,周圍一百公尺,內分四層,頂端有二萬六千燭光的一等白燭光,可照射二十海浬...

more

安平軍夫王城西社盧文英與嘉義鳳梨罐頭會社棒球隊隊員合照

圖照為盧文英(第二排右一)在嘉義鳳梨罐頭會社上班參加棒球隊,在野球場與隊員的合影。盧文英在安平水產專修學校讀書時,即到嘉義鳳梨罐頭會社實習,當時水產學校山口校長與鳳梨會社支店長熟識,畢業之後即介紹他到會社工作,任職時日薪五角七分。一個月16元左右,在此地做鳳梨罐頭工作約一年...

more

澤田洋服店

2015年(民國104年)採訪李昌盛時,他說年輕時就在澤田洋服店食頭路(chia̍h-thâu-lō,工作),洋服店位在本町,是臺南市最熱鬧的街道,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路上。當時日本軍隊規定士官、准尉以上,必須自行向酒保(供應經理)購買織料,自費到指定店訂製帽靴...

more

安平壯丁團在安平外海訓練

在2000年(民國89年)採訪盧文英先生時,他在1944年至45年(昭和19-20年)擔任安平壯丁團長,這張圖照是團員在海邊訓練時的合影,團員頭綁白毛巾,身著丁字褲。時值戰爭時間,為防盟軍登陸及災難搶救,所以壯丁團加強在海邊的演訓。日本臺灣總督府為掌理戶籍、維護地方安寧,依清朝舊慣設保甲制度...

more

安平文教基金會軍夫祭

2000年(民國89年)時,安平文教基金會開始記錄、收集軍夫的史料,於2010年(民國99年)起清明節時節,在已故創會董事長何世忠倡議下,董事長蔡金安及董事會支持下,邀集尚存的軍夫長輩、家屬後代及地方仕紳,共同舉辦安平軍夫祭的追思紀念活動,同時感謝安平區議員李文正、李啟維兩位議員長年協助經費申請...

more

軍夫祭沿革

此圖照為日本時代的市祭會場。1937年(昭和12年)7月14日至1939年(昭和14年)5月19日,徵召軍夫陣亡者,除了12位安平軍夫建墓埋骨之外,已知還有張水與王朝宗等人埋骨他鄉。1941年(昭和16年)10月6日時,臺灣第一位獲頒瑞八勳章與賜金者是安平的張水,再來是瑞八勳章與賜金的王朝宗...

more
十二軍夫墓
地點

故 陸軍軍屬 蔡勇傳、王阿貧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   ...

more

故 陸軍軍屬 孫𦬬萊、林水成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十二軍夫墓位在今安平第一公墓...

more

故 陸軍軍屬 黃明萊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 ...

more

故 陸軍軍屬 蔡連、洪清山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十二軍夫墓位在今安平第一公墓...

more

故 陸軍軍屬 陳養、陳丁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     ...

more

故 陸軍軍屬 蔡福來、李秉仁墓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

more

故 陸軍軍屬 謝天德墓

安平陸軍軍屬墓園共埋葬十二名軍夫,最初是陳養於1937年9月28日在江蘇羅店鎮附近戰殁,最後一位是李秉仁於1938年9月14日在江西南昌陣亡,這是第一批為日本戰死的臺灣人,日人視之為國捐軀的軍人。臺南州廳為了祭奠亡魂及宣慰陣亡者家屬,建立墓園,將這十二位軍夫姓名刻於墓碑前...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