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壯丁團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合影

事件

題名:安平壯丁團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合影

年代:1942年(昭和17年)

這是安平壯丁團到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預定地入口處的合照。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受到世界保育風潮影響,在1931年(昭和6年)公布國立公園法,1933年(昭和8年),臺灣成立國家公園調查會,釐定臺灣設立國家公園地點及條件草案,依據日本已頒布施行的「國立公園法」,草擬臺灣地區國立公園法實施草案及要項。經過有志之士奔走,日本政府於1935年(昭和10年)成立國立公園委員會,並提出3處國家公園預定地。1937年(昭和12年),日本臺灣總督府正式核定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三座國立公園的範圍,並提出規劃計畫,最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擱置。

安平壯丁團當時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地方仕紳安平保正王雞屎,為鼓勵安平地區的青年加入壯丁團的組織及進行各項操練,因此辦理見學之旅。 

日本時代臺灣各地的壯丁團成立於1898年8月31日之後,依據總督府律令21號公布「保甲條例」,以輔助警力之不足。同年10月,臺中縣所定「自衛團組織準則」內容為:各庄或各部落,有受匪徒侵害之虞者,務設自衛組合,由此推測安平壯丁團可能成立於此時。1903年11月總督府為防範鼠疫,依保甲規約指示驅除鼠類,南部則由警吏及保正、甲長指揮壯丁團以細目漁網捕殺鼠類或誘鼠草堆捕鼠,由警吏監督保甲壯丁團之組織策動成為全面性的社會動員。

依據安平人王維俐2020年口述其曾祖王粗紙曾經擔任安平壯丁團的團員至三鯤身看守罹患鼠疫的患者而在1903年染疫喪生,埋葬於該地。此後並無查到安平壯丁團活動記錄,至1942年因戰爭警備才由王德發擔任團長的記錄。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