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丁團成員於鵝鑾鼻燈塔合影

事件

這是安平壯丁團成員於墾丁鵝鑾鼻合影照片。

臺灣南方的鵝鑾鼻燈塔在1883年(清光緒9年)建成,1898年(明治31年)整修完成,是當時日本國境最南端的燈塔,白色的塔身是鐵鑄圓柱形,標高海拔五十五公尺,高出地面十八公尺,周圍一百公尺,內分四層,頂端有二萬六千燭光的一等白燭光,可照射二十海浬。象徵指引日本船隻通往太平洋的航路。

根據2020年5月採訪盧友禮先生回憶其父盧文英,當時父親盧文英先生1944年(昭和19年)擔任安平壯丁團團長,協助警察維持地方治安及消防救護等工作,所以會安排有類似軍隊的行軍訓練,包括到異地訓練,藉此鍛鍊團員的體魄。

日本時代臺灣各地的壯丁團成立於1898年8月31日之後,依據總督府律令21號公布「保甲條例」,以輔助警力之不足。同年10月,臺中縣所定「自衛團組織準則」內容為:各庄或各部落,有受匪徒侵害之虞者,務設自衛組合,由此推測安平壯丁團可能成立於此時。1903年11月總督府為防範鼠疫,依保甲規約指示驅除鼠類,南部則由警吏及保正、甲長指揮壯丁團以細目漁網捕殺鼠類或誘鼠草堆捕鼠,由警吏監督保甲壯丁團之組織策動成為全面性的社會動員。

依據安平人王維俐2020年口述其曾祖王粗紙曾經擔任安平壯丁團的團員至三鯤身看守罹患鼠疫的患者而在1903年染疫喪生,埋葬於該地。此後並無查到安平壯丁團活動記錄,至1942年因戰爭警備才由王德發擔任團長的記錄。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