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軍夫海頭社陳園

人物

陳園,安平海頭社人,為榕樹下陳氏宗族派下,生於1918年(大正7年),卒於1985年(民國74年),當時海頭社有三個陳姓宗族,因不同祖,所以安平人以所在位置、特徵來區分這三個宗族,分別為:榕樹下、番仔樓、大厝內。

根據其子陳兆元先生口述,父親被徵召當軍夫時年18歲,退伍回鄉之後,父親便跟著漁船出去討海賺錢,後來因身體狀況不佳、體力不好,開始在安平市仔街賣粉圓,而父親做粉圓的好手藝是傳承自外公。

陳兆元先生也表示,父親晚年時,最喜歡到境主廟廣濟宮去閒聊,含貽弄孫。圖三為1981年(民國70年)陳園抱著孫女的照片,當時廣濟宮已經整修完成,鋪著水泥路。

陳園係1937年(昭和12年)10月被徵調軍夫,1939年(昭和14年)退伍,1940年(昭和15年)4月29日日本政府頒發支那事變從軍記章、瑞寶章,以表彰嘉勉當軍夫的歷程。

瑞寶章(ずいほうしょう Zuihōshō)是國家對以在公共事務有功勞者、長年從事公務者、功績受到推舉者為授與的對象。勳章制定之初只授給男性,1919年起女性也可以接受此一殊榮。

瑞寶章的設計理念係以古代的寶鏡為中心,搭配16個連珠,8條有4條線的光線。寶鏡模仿伊勢神宮的神器八咫鏡。「鈕」使用桐花的花葉造型。「綬」為藍色及橙黃雙線。

1892年(明治25年)7月19日,更正賞勳條例,只要民間人士對國家盡力者也可以授與。當時日本政府為了鼓勵台灣人參戰,尤其是第一批被徵召至中國戰場的陸軍軍屬 (安平軍夫)更是以高規格待之,大多授予陸軍士官下士官銜。

日本政府於1939年(昭和14年)7月27日發布496號帝國令,決定發行「支那事變從軍記章」,主要頒發給從戰爭爆發直至戰爭期間所有赴中國參戰的日本軍人、軍屬。


瑞寶章證書譯文

仰承天佑承踐萬世一系帝祚之大日本帝國天皇授與陳園明治勳章之勳八等瑞寶章並給予應有所屬之禮遇與特權

神武天皇即位紀元二千六百年昭和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於宮城鈐璽印

昭和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賞勳局總裁從三位勳一等下條康麿

以第百十三萬一千九百五十七號記入勳等簿冊

賞勳局書記官正六位勳五等村田八千穗


據2020年採訪其子陳兆元先生口述,父親當了兩年軍夫,幸運存活回鄉,由日本政府頒發此狀及勳章。陳兆元記得兒時曾聽父親說,此狀在日本時代享有禮遇特權,可當免死金牌。而父親的勳章及證書,被父親一直收起來並未丟棄,因此件文物保存至今超過七十餘年,陳兆元先生認為此狀跟勳章具有歷史價值,特將其裱框保護收存,作為傳家寶。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