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 何世建
安平今昔系列
類別
安平今昔-人物&藝文
人物

安平保正何有慶

何有慶,人稱何仔慶,世居安平港仔尾,其先祖何盛遷,原籍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廳十三都,在道光、咸豐年間移居來臺,何有慶是來臺第三代以艀船為業。清代由廈門運貨來臺大帆船都停泊鹽水溪口、四草湖,再由俗稱「手撐仔」搬運貨物至五條港。何有慶先生為艀船業頭家,孚有眾望,日治初期擔任保正,拍圖中照片時未滿六十歲...

more

港仔尾社何家

圖照攝於寫真館,中坐者何兆豹,兩側為其子,兄何亦傳、弟何亦盛。何家以艀船為業,來台第三代何有慶將事業交由四子何兆豹接掌。當時安平港的運輸交通由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的運輸部管理,何家承接三井株式會社的轉運業務。何兆豹生於1887年(明治20年),1924年(大正13年)38時因一件意外,不幸因故身亡...

more

港仔尾社何兆豹與臺南南河港郭乞

本圖照為何兆豹與郭乞合攝於寫真館。 何兆豹是安平港仔尾人,大正年間在安平經營船務搬運業的船頭之一。當時從打狗(高雄)到大阪有定期航線,中間有停安平港載貨,由於安平港淤塞,大船停泊在外海,何兆豹以竹筏船出海搬運貨物,交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圖中另一人為郭乞先生,是五條港區經營鹹魚行賣日貨,批發各種雜貨生意。何兆豹因搬運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業務,交予郭乞而有往來熟識,郭乞是南河港鎮渡頭人,兩人合作互助,結為莫逆之交,合影留念,可惜何兆豹因口角糾紛為保護家人,遇刺身亡。後代沒再往來,交情變淡。郭乞出身南勢港郭氏家族,為今台南郭綜合醫院之先祖。

more

港仔尾社何家水、足、額

圖照攝於安平何額家中,人物依左而右分別為何水、何足、何額等三人是港仔尾社何有慶的女兒,另還有一位何對,這四位千金出嫁使安平多了一句俗諺「何仔慶嫁查某囡,水足額嫁給達森命,擱甘愿對」,即是何水嫁給陳達、何足嫁給陳森、何額嫁給李命,還有何對嫁給了許甘愿,將四對夫妻的名字連串起來即是這句俗語,不但對韻...

more

1930年安平人結婚照

圖照攝於港仔尾,為王全娶媳婦全家福照。第一排右一王全之子謝添壽,右二王全,右三王全妻陳月,右四為新娘吳水雲,右五王全之女謝止,是安平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何世忠之母。王全住於安平港仔尾,本姓謝,因過繼王姓,但其子女皆從祖姓,這張結婚圖照中新娘著白色禮服,原本台灣風俗新娘出嫁時 皆著珠冠蟒服,後來因受西方文化影響,新娘結緍著白色禮服的風氣漸開,吳水雲遂手工自製婚紗穿著,為當時的流行風氣下的表徵。有趣的是在這張圖照時髦的新娘旁坐在婆婆陳月旁邊,婆婆穿著斜襟立領的服飾,還裹著小腳,這張照片見證新、舊時代的交替。

more

安平公學校紀念照

圖照為港仔尾社何亦傳,就讀安平公學校五年級的全班紀念照。地點在學校門口。何亦傳生於1906年(明治39年),卒於1972年。是港仔尾社何兆豹長子。 安平公學校創立於1900年(明治33年)九月,為安平石門國小的前身,圖中的男生均理平頭、戴帽子,有的已穿高領日式制服...

more

港仔尾社何家娶媳結婚照

圖照為21歲何亦傳與同角頭內謝止結婚合影,謝止長何亦傳一歲,依台灣人習俗「娶某大姐,坐金蛟椅」,顯然是好事。下圖為家族合照,拍攝地點在何亦傳家中。何亦傳生於1906年 (明治39年),卒於1972年,五歲被祖父何有慶破蒙,後又受安平名師「老繼仙」李章三教導。13歲去布行當學徒,15歲回到安平...

more

1945年大和鐵工廠

1945年何亦傳任職大和鐵工廠廠長與同事合照,上圖前左何亦傳、前右李炳耀下圖 中何亦傳右上鄭謀利 右郭上堂。日本時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最大特徵借由日本化而現代化。台灣總督府治理台灣的方針隨著其國策之演變與日本國內產業之發展需要而調整的。大致上以1930年為界線,前為「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期...

more

1942年安平青年在寫真館合影

本圖為何亦傳從大阪學習機械製造,因爆發大東亞戰爭回台後,與安平好友至寫真館拍照留念,同行的有後排左至右 黃水興、陳茂源、吳金石、孫養、陳塭、歐山振;前排左至右陳魚、張明瑞、何亦傳、郭朝棟當時何亦傳係因軍夫退伍後,因從事製造機械工作,被會社在1941年被派至大阪學習機械生產及維修技術,學習一年後...

more

港仔尾社何亦傳

何亦傳,安平港仔尾人,生於明治39年(1906),卒於民國61年(1972)。這兩張照片乃未受到白色恐怖迫害,至寫真館拍照。根據其子何世建兒時記憶中對父親印象,何亦傳是個容易接收新知,個性活潑,打扮新潮,從這兩張照片,可以看出當時何亦傳可說是個相貌堂堂端正俊朗的黑狗兄。據何世忠2009年自述...

more

港仔尾社何世忠與妹合影

此圖照攝於港仔尾何氏祖厝的前,當時四歲何世忠和三歲妹妹何純粹合照,背後有漁民插蚵仔放種的蚵架。圖片中,何世忠身上穿著印有奧林匹克標誌的吊肩褲,乃因當時日本為展示世界強國地位,積極準備參加一九三六年德國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柏林奧運是日後歷屆奧運以火炬接力跑方式傳遞聖火的起源...

more

安平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何世忠在金門

圖照為何世忠於1955年 (民國44年)在金門沙美服役所拍。何世忠,安平港仔尾人,生於1934年(昭和9年),卒於2011年(民國100年)2月28日,為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其開基祖何盛遷從唐山至安平從事艀船業,專為由福建運貨來台停泊安平外海及四草湖之大帆船,搬運貨物至五條港的業務...

more

港仔尾社何世建

何世建,安平港仔尾社人,生於1947年(民國36年),為何亦傳四子,其家族先祖何盛遷於道光年間來台定居安平,至何世建已是第六代。圖照是何世建在港仔尾自家前所攝,後方隱約可看一片魚塭地,安平自古即是先民養殖虱目魚的地區。根據台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調查,發現安平地區因冬天平均氣溫不會低於攝氏8度...

more

港仔尾社何世統

何世統,安平港仔尾社人,生於1944年(昭和19年),為何亦傳三子,其家族先祖何盛遷於道光年間來台定居安平,至何世統已是第六代。圖照是1964年 (民國53年)他結緍時騎著偉士牌機車去迎親,在自家門口攝影留念。當時的社會能騎著偉士牌是時髦的象徵,起源於1953年 (民...

more

王城西社盧友義西門國小畢業照

西門國小創校於1913年(大正2年)4月,當時稱為安平尋常小學校,為專門給在臺灣的日本子弟就讀,校址設於安平古堡的前面(即位於現在的安平開台天后宮)。後來改了幾次校名,二戰後,改臺南市安平區第二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8月政府全面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才正名為臺南市安平區西門國民小學...

more

王雞屎參加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紀念照

圖一為王雞屎參觀台灣博覽會,圖二是王雞屎和同行人員在草山合照1935年(昭和10年) 日本在台始政四十週年,從十月十日至十一月二十八日前後五十日間舉開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博覽會,在台北市外溫泉地設草山分館面積五千坪。安平王雞屎先生為考察商務,增長見聞,乃率職員偕好友至博覽會同遊...

more

王城西社王雞屎家族合影

王雞屎家族其先祖王元於道光咸豐年間從泉州府同安縣移民來台,世居安平王城西社,王雞屎為第四代,其父王粗紙,母許却婆共生二男七女,其弟王雞壽。王雞屎生於1884年,卒於1948年,年輕時承攬大日本製鹽株式會社搬運鹽務,且擔任當地保正,為地方仕紳。幼時因父母所生姊姊具夭折,當時民間習俗取偏賤的名字...

more

王發與嚴尾結婚照

1942年安平王城西王雞屎兒子王發娶台南元會境振發茶行嚴家女兒嚴尾,當時在台南是一件很轟動地方的事情。王雞屎是安平地方的頭人,娶媳婦喜宴辦在荷蘭城前面,且連辦三天。第一天請往來的商家、僱用的工人,第二天宴請製鹽會社及在安平的日本人,第三天請親家、宗族、親友、街坊鄰居,...

more

王城西嚴尾澄清湖留影

嚴尾,生於1920年(大正9年),卒年2009年(民國98年)12月21日,出身府城元會境振發茶行,九歲入學,就讀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校,2000年採訪嚴尾時她說「當時學校的課程有國語(日語)、數學、理科、歷史、地理等學科,也規劃了烹飪、裁縫、家事、體操、音樂、打字練習等術科,她附小畢業後...

more

王城西嚴尾與女兒合影

第一張圖1955年(民國44年)在王家洋樓外面拍攝,此時洋樓有黑色的壁面,源於1945年3月1日盟軍轟炸台南市,當天下午日本軍方即來將洋房漆黑,以避免指引盟軍轟炸的標的。拍照片時已事隔10年,牆壁還是黑的。合影者為嚴尾和其四個女兒,大女兒王秀峰在右邊,二女兒王淑員在左邊,三女兒王淑花在右二...

more

張金聲孫子安平教會結婚照

圖照在第一代的安平教會前拍攝,是木造平房,為張文山與蔡賽仙結婚照。前排左一為提供土地建教會的張鴻圖先生,站在後面是他妹妹楊張秀枝,俗名張阿好,因為人樂善好施,當地人稱他為阿好姨。圖照中結婚者為張文山與蔡賽仙。新郎是海山館原有人張金聲的孫子,教會贈地人張鴻圖的姪子。張金聲是日本時代安平仕紳望族...

more

安平陳正雄

陳正雄,安平王城西社人,生於1942年(昭和17年),其祖、父以打漁為業,家中人丁頗多,據其所述,光有報戶口的孩子就有13位,因此他小學畢業後即在鄰居介紹下到北港佛俱店學習雕刻,開始三年四個月的學徒生涯。陳正雄學藝出師之後跟隨唐山師蘇水欽到台灣各地的廟場工作,也與黃龜理同場學習...

more

安平蔡漁

圖一蔡漁和父親、兄弟在照相館合影圖二 蔡漁創作文字畫「鹿」,因17世紀,鹿皮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主要貿易輸出品,而安平當時也是原住民狩獵區。蔡漁,安平港仔尾社人,生於1957年(民國46年),家中有四個男孩,她是獨生女,自幼隨宦居於安平的朱玖瑩習字,並在蔣承贊門下學畫梅。由於天份頗佳又勤於習作...

more

安平黃基興

黃基興9歲在自家魚塭,15歲來至安平拜陳正雄為師當學徒,19歲出師做的第一件作品放在自家門口辟邪。和師弟陳建智可說是將劍獅從傳統辟邪物走向藝術殿堂的推手。黃基興,高雄永安人,生於1963年(民國52年),他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安平人,但他的人生從15歲之後就在安平生活,跟隨著陳正雄學習雕刻...

more

安平陳建智

陳建智(1970年—),王城西社人,陳正雄侄子,國中畢業後開始跟隨學藝。他的父親陳進雄是做小木鑿花,承襲師祖蘇水欽真傳,手藝很好。他學藝同時得到伯父及父親的指導。和師兄黃基興可說是將劍獅從傳統辟邪物走向藝術殿堂的推手。陳建智說小時候運河上有座活動鐵橋,橋在港仔尾靈濟殿前...

more
安平今昔-人物
影音

港仔尾社何世忠

何世忠,安平港仔尾人,生於1934年(昭和9年),卒於2011年(民國100年)2月28日,為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其開基祖何盛遷從唐山至安平從事艀船業,專為由福建運貨來台停泊安平外海及四草湖之大帆船,俗稱「舶艟仔」,搬運至五條港的業務,因而落戶在安平港仔尾,人丁旺盛...

more
安平今昔-產業
地點

港仔尾何家鐵工廠

1942 年何亦傳從日本學習機械製造回來後,被安排在臺灣機械工業會社、明石鐵工所工作。1945年任職大和鐵工廠的廠長。二戰結束,何亦傳在港仔尾自家獨資創業建成鐵工廠,專門生產小五金。後來因將工具借人,被無端牽連捲入白色恐怖判感化教育五年,其子何世忠十六歲接掌家業。何亦傳被抓去感化教育是1951 年...

more

張坤煌在台灣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廳

2000年(民國89年)採訪張坤煌時,拿出這張照片說這是他與臺鹽工程技師森山先生在臺灣鹽業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廳前合照,此廳舍位置在今古堡街上。當年他17歲,由於做事認真,深得日本人器重,森山先生把他帶在身邊學習。據〈國家機器與臺灣鹽業發展之研究〉記載,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於...

more

財政部中國鹽業公司台灣分公司全體人員在武德殿合影

圖照為財政部中國鹽業公司台灣分公司全體人員為迎送沈、李經理攝影留念。圖照人物第一排右一王韻秋科長(江蘇武進)、右二廖德義副處長(福建永安)、右四沈子屏經理(安徽宿縣)、右五李經理、右六帥雲峰經理、最後一排右四張坤煌。攝影地點為今忠義國小禮堂(武德殿)前。當時製鹽總廠辦公室設在中正路林百貨內...

more

港仔尾何家工廠轉型

1951開始何世忠接手的建成鐵工廠製造民生用品,到生產鋁製產品,後來政府為使產業群聚,容易輔導管理,建立生產產業鏈,開發工業區安排廠商進入,並且由進口替代轉為出口導向,擴大外銷市場,1960年後,台灣因工業發展,石化原料的潛在需求也日漸增加。塑膠製品與紡織產品皆是台灣出口品的大宗...

more

張坤煌攝於七股鹽埕建設事務所

圖照所示乃台灣製鹽株式會社七股鹽埕建設事務所,位於七股中寮,當時張坤煌被總廠派遣參與七股鹽埕拓展業務,將傳統的瓦盤鹽埕改善為集中式的土盤鹽埕。張坤煌,於1920年 (大正9年)2月12日安平港仔尾,家中排行老二,兄弟姊妹共11人,張家初以「手撐仔」為業,後改行從事「棺木」業。1926年...

more

鳳記機械廠動土

圖照一是鳳記於1989 年永康擴廠後,在2003 年二期工廠動工的照片,照片中間著藍衣者為魏燦文董事長,其右為其父魏全城先生。圖照二為動工後合影留念,中間為魏燦文董事長,現為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左邊著白衣者時任永康市李坤煌市長,卸任後又當選臺南市議員。在照片...

more
安平今昔-營繕-安平古堡
地點

昭和五年荷蘭城-安平古堡

1930年(昭和5年)台灣總督府為籌備「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將原先熱蘭遮城殘蹟搭建平台上面四周海關官舍全部拆除,平台上原海關長官宿舍改建為洋房以作為展覽及招待所,即圖照中人物背後上方的建築物。同時為了紀念1628年濱田彌兵衛來台灣與荷蘭人發生貿易衝突的事件,在洋房...

more

臺灣城殘跡合照

第一張圖照人物位置在今台灣城殘蹟城牆北面,人物後面的平台,即是日本人來台之後整建熱蘭遮城殘稱,通稱荷蘭城,在平台上層建有展覽館,最初平台上有海關宿舍,1930年(昭和5年)為辦理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將平台上的建築物清除,因此圖照中平台上無建築物。中立有一支白色的木柱,係1933年...

more

1975年安平古堡

 安平人慣稱安平古堡為王城,這是1975年(民國64年)古堡的圖照,對安平人來說,這裡可說是成長歲月中集體記憶的所在。安平俗諺「三日不看王城,頭殼會暈。」所以當蔡漁拿到人生第一台相機,安平古堡理所當然成為她生命歲月的相冊之一。    蔡漁拍這張照片時...

more

港仔尾社何世忠兄妹王城前合照

臺灣城,安平人俗稱王城,在這張圖人物後方隱約可見榕樹盤根攀爬在牆上,安平有句俗諺形容臺灣城建造宏偉,充滿傳奇,即是「王城頂,一隻蚼蟻八千斤」,其實是「王城上,一隻螞蟻爬樹根」的諧音,因為安平人特殊的海口音讓人產生了驚嘆的錯覺。照片中騎著自轉車的即是五歲的何世忠,當時一...

more

港仔尾社何世建於古堡前留影

此三張圖皆為何世建在18歲~22歲當兵前後,獨照或和友人於安平古堡拍攝。在臺灣歷史的發展中,安平在每個時期都留下豐富的史蹟,包括各類型軍事、商貿、港口的建築設施,今日的安平古堡的整體風貌,可說是涵蓋了這些歷史過程的積累。第一張照片階梯後方的欄杆及建築物是1930年(昭...

more

安平燈塔與瞭望臺

1960年(民國49年)1月拍攝的安平古堡可見到燈塔與瞭望臺,3月燈塔就停止運作了。安平燈塔是臺灣最早建立的洋式燈塔之一,1858年「天津條約」臺灣開港。1872年先於紅毛城內立三丈高燈火炬,做為航行船隻的指引,至1891年稅務司興建的安平燈塔為一方型鐵塔,1908年...

more

1947年的安平古堡正前方的洋式建築

圖照前排左二穿西裝者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任的安平區長張長庚(1945.12~1947.05)要卸任時合影,張長庚出生於1899年(明治32年)1月6日,歿於1955年( 民國44年)12月19日,為安平公學校第六屆畢業生,1921(大正10年),自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後...

more
安平今昔-營繕
地點

公車站(自動車頭)

2020年蔡漁提供這張照片說,這張照片只要拿給30-50年代出生安平人看,就會獲得許多回應。因為這地方是許多安平人集體記憶。據2020年採訪莊石瑞敏告知,相片前面是古早觀音街,後來路拓寬,觀音街一部份變成安平路,周氏蝦捲周進根就推著車在自動車頭旁賣蝦捲,一邊炸,一邊包,後來就賣自助餐...

more

1980年妙壽宮

圖照是民國69年(1980)國勝路被拓寬後,原本緊鄰妙壽宮西廂房及金萬安王船展示室被拆除,移建到廟左側的道路西邊。據蔡漁在2020年告知,當時會拍下這張照片,當時是聽說要拓寬國勝路,妙壽宮會被拆除,結果是拆除了左側的廂房。她心想還好沒拆到,但又聽說妙壽宮要改建,所以她就拍這張照片,想記錄家鄉聚落的風貌,結果妙壽宮在1985年(民國74年)被內政部指定為古蹟,就避免了被拆除改建的危機而保留下來,可是修護的時候廟方卻將廟的本體地基抬高,這張照片剛好見證了妙壽宮原始的樣貌。蔡漁說妙壽宮有一頂保生大帝神轎是百年古物,還有蝙蝠石柱上有水師提督王得祿題字捐獻的,這些還好都有被保護下來,更顯得妙壽宮的珍貴。

more

安平鎮城隍廟

蔡漁在2020年採訪時說,這張圖照是1974年拍得,當時城隍廟剛整修完。1985年指定為古蹟,1989年(民國78年)重修。蔡漁說安平鎮城隍廟最出名的是門神彩繪為牛頭、馬面二將軍,原為薪傳獎彩繪大師陳壽彝於1973年(民國62年)繪製,可惜1989年 (民國78年)整修時,後人重描,畫韻不再...

more

安平教會禮拜堂

昭和9年(1934年)因為張鴻圖提供安平海山館前面的土地給長老教,因此在土地上建第一代的安平教會,這是禮拜堂內部陳設的照片。根據安平教會紀念冊的資料,最初在安平傳教時,由於教會經濟上並不寬裕,因此都向信徒商借房子,做為傳道做禮拜,幾次搬遷之後於昭和5年(193...

more

安平教會

此圖照為第一代教會禮拜堂門口的左側,最初安平教會的招牌懸掛在門口右側,後來移至左側。1898年2月19日長老教安平教會創設後,因無財力建教堂,聚會場所多借民宅做拜禮,幾經轉移數處。初設於黃蕭連女士之家,經過數月才移到美官(別號)之家聚會,經三個月,再移轉到張黃傳官(別號)之家聚會,經過三年之後...

more

王城西社王雞屎宅

圖照為王城西王宅新居落成日,王家第四代王雞屎在右邊,弟弟王雞壽兩人合照。    王宅正門的門楣上鑲有一白色的「O」字,即為「王」的日語發音,整個建築物採「和洋折衷」樓房建築的形式,希臘山牆、柱式採楣式結構之橫向白色洗石子的飾面,用古典語言慣用弧線來裝飾女兒牆...

more

未拓寬前延平街

圖皆為何世建提供,為1993年安平延平街未拓寬前的圖照。延平街是台灣歷史最早的街區,是17世紀荷蘭人在台窩灣建造的城鎮稱為熱蘭遮市,鄭成功將其改為安平鎮。入清朝以後,安平成為水師駐紮地區。直至清末安平開港,延平街又恢復熱鬧的商業活動,成為安平六角頭主要街道,安平人稱「市仔街」...

more

1983年安平開台天后宮

此張照片為1983年火災前安平開台天后宮。 安平有句流傳已久俗諺「頭前五間店,中間石門樓,後壁十二宮,大厝媽祖宮,睏床戲棚頂,簳仔店落六分 ,當舖落股三」,此俗諺乃說明當時羅漢腳為了說媒杜撰之詞。五間店、石門樓、十二宮皆為安平舊聚落所在,在清朝可以說是繁華地段...

more

安平第一公墓

這是安平第一公墓1971年的圖照,那時安平路剛拓寬。安平第一公墓所在,原為小山丘,稱湯匙山,1635年荷蘭人為強化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的安全,於城西南方的山丘,建造一碉堡,即烏特勒支堡(Fort Utrecht),以屏衛熱蘭遮城。1662 年1月25日上午...

more
安平今昔-刑律
事件

港仔尾何亦傳在綠島獄中生活

圖照一張為何亦傳在1954年綠島慶祝元旦音樂晚會,另一張則為他在獄中以羅馬拼音所著「國台語音字典」部分手稿。根據2000 年採訪何世忠回憶說,其父何亦傳被關在綠島期間,用羅馬字記錄獄友互相談話的台語辭彙,利用晚上或無人監視的時間,暗地裡在獄中完成了一本〈台語羅馬字注音字典〉及王維的〈桃源行〉習字一冊。因白色恐怖莫名遭受牽連,在綠島受感化教育時,擔心不知何時會遭到不測,所以在母親與十叔公何兆員至綠島探監時,將父親於1953 年完成的手稿偷偷帶出。對何家兄弟而言,何亦傳在獄中手稿〈台語羅馬字注音字典〉,是父親苦難歲月的手札,尤其是紀錄台語文,等同保存臺灣文化,也可說對當權者一種無言的反抗。

more

港仔尾何亦傳的冤獄賠償書

  何世忠在2000年提供這兩份文件是當年何亦傳因白色恐怖,無端關監五年,地方法院重新審判的決定書與回復名譽證書。    據2020年何世建回憶,父親當年因白色恐怖無端被關,在出獄後,他的血壓就一直不穩定,心臟也出問題。和他同時間入獄的李...

more
安平今昔-禮俗&厚生
文化

安平主日學

這張是安平教會在教堂辧理主日學的照片,年代在1945年之後,當時小孩子有的打著赤腳、有的穿著拖鞋,服裝都很整齊。主日學(Sunday School)顧名思義,係指每週日教會的信仰教育課,旨在教導信徒認識聖經義理、實踐教義生活,使其信仰根基穩固,更加成為堅定熱心的基督徒...

more

裹小腳

第一張照片是2020年7月在安平海頭社區徵集的照片,據海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丁義勇說,當年提供者已逝,後代也搬離安平,所以無法追蹤照片來源,但確定這是安平海頭社某家族照片。第二張為王城西社保正王雞屎的夫人王方赤,從照片中可看到王方赤穿著傳統婦女的服裝,裹著小腳,安靜端莊的坐在門前...

more

安平文龍殿送王船

這幾張照片都是1990年(民國79年)海頭社區文龍殿邢府千歲送王船大典。文龍殿為海頭社中興街上的二間土地公廟之一,因位於社里的東面故俗稱「東邊土地公廟」。建於1817年(嘉慶22年),另一間為金龍殿,在社里的西邊靠近王城,稱「西邊土地公廟」,因為安平海頭社是安平最早的部落,亦是最興盛的商業街道...

more

安平辟邪物-劍獅

劍獅,是安平建築的辟邪物,由於安平地小人稠,街戶建築密集,因此都以劍獅作為鎮宅制煞的吉祥圖騰。劍獅的設置地點都在宅院大門口即牆門、門楣、照牆、屋頂上、院前,甚至向外推移到街巷口,以及大眾出入的通衢大道口、井水、港口邊的地方,都能見到劍獅的蹤影。 材...

more

安平靈濟殿孤棚祭

2016年(民國105年)9月26日公告指定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項目。台灣各地每逢農曆七月都有設孤棚普渡活動,安平靈濟殿孤棚祭與屏東、宜蘭孤棚儀式不一樣,不需爬高搶孤,而是從高大的孤棚垂下白布延伸到河裡,引渡水上亡魂上岸,並在棚架上綁著豬肉、雜糧等供品,等待亡魂品嘗...

more

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

2018年(民國107年)9月10日公告為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民俗指定項目,為四年一科從高雄林園海上巡香遶境至台南安平。     本圖照乃紀錄2009年(民國98年)海巡活動,由何世建所拍,當年採訪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世忠口述告知,為維繫兩地香火...

more

安平鎮城隍廟公普

安平鎮城隍廟公普在2018年(民國107年)11月20日公告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指定項目。往昔安平聚落有六個角頭,各角頭都有境主廟,城隍廟是公廟,到了七月普渡,如果城隍廟公廟沒辦,境主廟哪敢先辦?所以安平俗諺「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一語道出安平社區意識。安平普渡從七月三日鎮城隍廟「豎燈篙」...

more

安平迎媽祖上香山

圖照編號3-15.17.19.21為1950年(民國39年)、其餘三張為 1990年(民國79年)2020年(民國109年)採訪莊石瑞敏說,安平從以前至今,媽祖出巡以女子扛媽祖神轎習俗。到1990年(民國79年)依然傳承習俗女子扛轎。照片為置在今健康路與夏林路交叉口。「安平迎媽祖」始自於何時...

more

安平鳥母宮

圖照為何世建所拍攝安平鳥母宮,安平鳥母宮為台南人劇團總監李維睦首件公共藝術作品。李維睦,台南人劇團總監,父李永昌港仔宮人,母何純粹港仔尾人,為安平文教金會董事長何世忠之妹。安平鳥母宮為李維睦首件公共藝術作品。「安平鳥母宮」的發想是從安平做十六歲文化而來,2000年何世忠認為,台南做十六歲流於綜藝化...

more

安平迓熱鬧

這幾張照片是1975年,蔡漁讀國中所拍照的。當時她才剛擁有第一臺照相機,便拼命的拍照,猶記當時她父親還問她是不是有在照相館有股份?洗相片不用錢。從這幾張照片可看出當時安平舊聚落各社廟大規模移是活動,一般大都是王船醮和慶成祈安醮儀。但這樣大規模組織繞境巡遊儀式,以拍攝年代來看...

more

水煙槍

照片在海頭社區發展協會徵集,丁義勇理事長說,社區年長的人看到這張照片時,就會說我們家以前也有水煙槍,現場就會呈現出一片歡樂,可見在當時是很普遍生活用具。據大家現場口語說明,安平19世紀開放的港口,菸草是洋人貿易物品,稱作番仔菸,地利之便,當時很多安平都抽菸,所以讚安平很多雜貨店都有賣菸草...

more

安平煎䭔

2000年安平文教基金會為保存安平文化特別於端午節時在安平開台天后宮辦理煎䭔活動,讓安平的鄉親重新再來回味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點心。照片中拿煎匙為何世忠夫人魏玉蘭2000年何世忠說據安平老一輩的人告知,以前安平人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福建南安的一種民俗點心叫「煎䭔」。相傳鄭成功來台灣因缺米糧...

more

港仔尾靈濟殿做十六歲

圖1,為何世忠生前任靈濟殿主委為做16歲學子戴冠。圖2-4,為2012年何世忠逝世,其長子何應冠承父志,在副主委歐宇展(著紫衣)協助下,繼續辦理做十六歲活動。圖2著背心為台南市議員盧崑福、著白襯衫為時任立法委員許添財,最右戴眼鏡為何世忠長子何應冠。港仔尾靈濟殿以孤棚祭典頗有盛名...

more

安平做十六歲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是台南市特有的民俗,安平做十六歲成年禮科儀和台南並無不同。在安平由於六角頭聚落廟宇普遍有拜契的信俗,所以安平做十六歲除了拜七娘媽之外,還有到公廟或角頭廟感謝契神的保佑。採訪2020年(民國109年)採訪安平文教基金會前董事李清山,他即是在兒時拜文朱殿的李天王為契神...

more
安平今昔-教化
事件

1961年安平國慶日活動

港仔尾建成鐵工廠負責人何世忠長子何應冠、長女何珮芬參加國慶日活動的才藝裝扮,化妝遊行延續自日治時期的節慶活動,圖照中手持國旗孩童為何應冠。最右邊孩童為何珮芬。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台灣人民從日本統治轉成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而當時台灣民眾從原來習慣使用日語、慶祝天長節、始政紀念日...

more

不同體制下小學生活

這兩張圖照是何世忠2009年提供,他說他歷經日本及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兩個時代的小學生活,在不同政體下所受的國民教育,其孩童表現形式也有不同。據何世忠2000年自述小學生活,他是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第二屆的畢業生,1-4年級受日本教育,5-6年級受中國教育,他覺得日本式教育偏向全人教育...

more

安平囝仔至神社參拜

這三張圖照都是何世忠2000年回憶自述小學去臺南參加祭典時,從安平到臺南沿途所見景物。何世忠2000年自述,童年生活是他這輩子難忘的回憶,尤其是受日本教育時,每年都要到臺南去參加兩個祭典,一個是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臺南神社祭」(今臺南美術館二館),另一個是紀念鄭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