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主日學

文化

這張是安平教會在教堂辧理主日學的照片,年代在1945年之後,當時小孩子有的打著赤腳、有的穿著拖鞋,服裝都很整齊。主日學(Sunday School)顧名思義,係指每週日教會的信仰教育課,旨在教導信徒認識聖經義理、實踐教義生活,使其信仰根基穩固,更加成為堅定熱心的基督徒。

依據文獻1937年(昭和12年)起,臺灣進入戰時體制,長老教會被迫納入戰時宗教統制團體中,從事軍人慰問、戰爭捐納與社會教化。主日學某些活動如聖誕慶祝會因時局而停辦,教會勉力進行宗教教育,如兒童讀經運動、教員研習會、靈修會,教材教法等。1940年(昭和15年),長老教臺灣大會受日本國內的組織與教材影響,改主日學為「日曜學校」,並配合「國語政策」,鼓勵日語教學。

1942年(昭和17年),臺灣大會設置「教育部」,決議全面使用日語教材,參加「日曜學校」計161所,教員數1287人,學生數1萬1473人。1943年(昭和18年),總會下設日曜學校校長一人,其後戰況漸烈、物資短缺,公報社歇業,無法支援各教會的主日學。接近二次大戰末期,主日學雖一息尚存,但在「基督教奉公團」等統制機構的干預下,政府得以驅使全體教會協力戰爭。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遷台,當時主日學除了以台語傳教外,也有國語教會在宣教,可說是台灣基督教會蓬勃發展時期。

據海頭社區丁義勇理事長告知,當時吸引他們參加教會主日學活動,聽聖經、唱詩歌並不是孩子們關注的重點,而是在主日學結束後發放的糖果及美援物資。安平主日學的工作從1941年至1952年(昭和16年至民國41年)之間,是由施錫圭牧師主持,當時授課教材講讀聖經使用白話字。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