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駐留江陰

事件

本圖照人物後排左起謝褔壽(港仔尾)、本室嘉人(日人軍佐)、鄭登樹(港仔宮);前排右起王銀忠(旗山人)、來訪友人(不知名)、王先生(不知名)、何亦盛。

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當屆畢業只有兩班,女生就有十幾人,老師有臺灣人也有日本人。畢業後在兄長何亦傳開設的鐵工廠當學徒,繼又到臺南一家日人開設的「明石鐵工廠」(在白金町,現忠義路)工作,直到被日本徵調軍屬,時年十八歲。

日軍在淞滬會戰(日人稱此戰役為第二次上海兵變)取得優勢之後,進佔嘉定,由太倉、長熟、無錫,進佔江陰,控製長江中、下游的水路,並準備沿著京滬鐵路向內陸推進。臺灣軍屬安平軍夫隨著日軍進軍的路線一路挺進到江陰。何亦盛這一班的軍夫隨同部隊共有七、八十人在一棟已經人去樓空的祠堂宅院駐留,由於在此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又有友人來訪。此時日人班長又叫寫真人員來拍照,寄照片回安平向家人報平安。

據何亦盛生前(2000年)口述說至去中國戰場擔任軍夫這段記憶,在他心裡一直有個「身不由己」的矛盾情結。明明都是同樣姓氏的同胞,可是他們卻幫日本人在打中國人。何亦盛生前曾說:「阮著做過軍夫,到後來阮自己攏不知是中國人還是算臺灣籍日本人,這個戰爭帶給阮艱苦與悲哀,毋人知。」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