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漁業試驗船造船人員合影

事件

本圖照拍攝地點是共進造船廠,此時承造的試驗船機骨已架好在安置船板的階段,全體員工合影。照片前排左為設計者陳拐岸。

1956年(民國45年)因安平漁港為近海漁撈的作業港口,省漁業局為偵查魚源,特別製作試驗船贈送安平漁會,以便增加魚獲量。經公開招標後由安平人黃大模承造,因在安平只有陳拐岸會製大船,特邀他合夥來設計監造,經九個月完工。

1945年(民國34年)戰爭結束,根據統計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動力漁船僅餘697艘,且多為20噸以下小漁船,及舢舨、漁筏,翌年漁獲量僅16,860公噸,其中遠洋漁業生產量僅68公噸,幾乎漁業生產完全停頓。戰後漁業發展以恢復漁業生產為目標。至1952年(民國41年)漁產量上升至121,697公噸,突破日本時代最高紀錄。

根據2000年陳拐岸先生口述,這艘省漁業局所委託製造的試驗船,與一般的漁船構造不同,漁船船底皆為四角形,試驗船為了航速仿軍艦做圓形,船重五十噸,有一百八十匹馬力,九個月後完工交安平漁會使用,用於偵測魚源提高漁獲量,惜用沒幾年,因人員、油料與維修費用不堪負荷,轉贈金門縣府。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